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译本序(2/6)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我们还是使用她的真实姓名吧——是一位不幸的姑娘也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关于她的不幸和堕落的原因留待社会学家们分析探讨去吧。这里我想说的是类似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样世的女在古今中外的民间野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在中国人们往往会用“红颜薄命”这四个字来概括她们的命运而一提起她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或慨叹息一番。然而随着岁月的逝她们的姓名连同她们的容月貌以及她们的悲惨世都早已湮没在那些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谁还会再记起她们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那许许多多沉殁在历史尘埃中的同命运人相比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茶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大·仲而中国的读者更习惯于把他称作“小仲

卡特琳娜·拉贝对大仲始终一往情但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改变大仲却逐渐看不起这位普通的衣女工了。这是因为大仲的戏剧创作为他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他开始黎的上社会整日同那些贵妇人、女演员厮混而把卡特琳娜和小仲两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卡特琳娜依靠自己补衣服得到的那一微薄的收

小仲的父亲大仲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的一员骁将他既是著名的戏剧家也是杰的历史小说家。但是在他成名之前他只不过是黎某贵族家里的一名又穷又寒酸的抄写员那时他刚刚从法国外省来到黎即使连这个可怜的差事也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一八二三年大仲与社会地位同他一样卑微的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相并同居次年七月他们有了一个儿他就是小仲。由于大仲与拉贝从未履行过结婚手续他们的儿自然也就没有合法的分小仲一直被人们视为私生

小仲这个名字中国读者想必是不会到陌生的但是关于他的世人们也许不甚了了。这里我们把小仲的生平简单的介绍这对于读者们认识《茶女》这作品的意义也许是不无裨益的。

但是玛丽·杜普莱西不过是一个风尘女她有过许多情人其中有两个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个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俄国老人德·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他是一位老外官曾经过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据说他之所以喜玛丽是因为后者很像他的一个去世不久的女儿他是以父亲待女儿的情去玛丽·杜普莱西的。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位伯爵是一位情场老手他“”玛丽当然是为了她貌。玛丽在黎豪华住宅区玛德莱娜大街上的那幢住房便是这位老外官为她购置的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日里玛丽过着贵妇人一般的奢华生活她每天的大笔大笔的开销也大都是由这位老人支付的。另一个是一位年轻人也是一位贵族名叫德·贝雷戈伯爵他也许是玛丽·杜普莱西生前最后一位关系密切的男友。他不仅成为玛丽的情人而且甚至打算娶她为妻。一八四六年年初他们两人一起前往敦在那里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婚礼却迟迟没有举行。这可能是因为玛丽·杜普莱西的健康急剧恶化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由于玛丽的家背景。在当时的那社会环境里像玛丽这卑微的“下贱女人”是不可能跨贵族的家门成为这类贵门第中的家成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不久关系便逐渐疏远了但仍然保持往来。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他们的婚约似乎也没有解除。

玛丽·杜普莱西上的确有某独特的魅力而这魅力是那些仅仅脸漂亮的姑娘难以备的。

由于童年时代艰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黎之后纵情声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舞、看戏和男的逸乐中玛丽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戕害。她染上了肺结经常烧、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照玛丽当时的经济条件如果她对自己能够稍加节制安心调养她的健康也许会很快地恢复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适当的控制。但是她却没有这样也许她认为来日无多应该抓时间寻作乐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男人对待人生;也许她想尽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手段损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们在她的微笑中常常会现一丝忧郁的影其中蕴着对生活的厌倦和伤。总之她的健康迅恶化终于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她死后贝雷戈伯爵在蒙特公墓里为她买下一块地后的葬事既简单又冷冷清清一切事宜都是由贝雷戈伯爵和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两人办的。一代佳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